(資料圖片)
回顧三十年的發展歷程,《蘭州日報》始終堅持“主流聲音、權威報道、服務經濟、關注民生”的辦報理念,不斷吸收借鑒其他媒體經驗,不斷優化和整合版面和欄目,不斷提高內容品質,使之更符合時代發展和讀者需求。這一過程中,《蘭州日報》精心打造出一批精品欄目和版面,它們通過報紙的“語言”見證城市的提升與蝶變,見證民生的發展與改善,見證日常生活的精彩點滴……三十年來,這些精品欄目和版面被廣大讀者所樂見,進一步提升了報紙的核心競爭力和美譽度,也成為這座城市發展軌跡中精彩的一筆!
隨著信息技術和移動終端的快速發展,讀者對于新聞閱讀的習慣也發生了根本變化,逐漸形成短消息瀏覽和深度化、可視化閱讀等分層趨勢。為了適應全媒體時代的變化,更加牢固地把握輿論宣傳的主陣地和主流聲音,《蘭州日報》于2019年7月23日正式推出《金城·觀》新聞周刊,這是《蘭州日報》在轉型發展、媒體融合大形勢下所進行的報紙精品化、閱讀深度化的有益嘗試,也是報紙如何在現在全媒體形態下找到自身的優勢,突出自身的特點,實現傳播價值的有益探索。通過對新聞的深度化整合,積極引導記者編輯力量的轉型和升級,深度化、多元化生產新聞的理念,采取深度挖掘,多角度多層次報道的形式,做深做透新聞主題,與“關注”版形成有機互補。同時,在堅持報紙的運作模式的基礎上借鑒新聞類雜志的運作方式,體現設計之美、文案之精,實現兩種紙質媒介的優勢互補,并與新媒體部門深度合作、融合發展,打造線下線上的紙媒精品產品。
《金城·觀》這一新聞周刊名稱代表了周刊新聞選擇的本土化定位。金城是蘭州的古稱;觀,有觀察和觀念、觀點的含義,另外蘭州有一個非常著名的地名叫“金城關”,擬以同音、上口易記,凝聚了本土文化色彩。在新聞選擇發布上,《金城·觀》新聞周刊首先是注意時效性,圍繞熱點做新聞,如第一期地鐵新聞是在地鐵開通一月這個時間節點做的,“四辦四清單”專題的制作是在蘭州放管服經驗受國家表揚推廣之時,“三抓三促”專題是在我市認真貫徹落實省委“三抓三促”行動之際推出,“外擺經濟”專題也是在我市提出一系列鼓勵“外擺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的時候刊發的。從內容分析,新聞周刊涵蓋城市發展,行政治理,地方文化,教育民生等,體現了黨報圍繞地方黨委、政府中心工作,關注民生福祉的理念,既符合黨報的定位及宣傳功能,也滿足了讀者的閱讀需求,所以《金城·觀》的內容定位可以概括為:立足本地新聞,圍繞中心工作、回應讀者關切。
《金城·觀》新聞周刊對新聞事件進行全景式報道的同時,更注重對新聞事件背后的挖掘,對事件中故事、人物的顯現,對事件走勢的觀察分析,因而也更具有可讀性和思辨性,從而引發更為深刻地廣泛地關注和思考,充分彰顯新時代黨報強大的文化涵量、宣傳力量和引領能量。《金城·觀》周刊在新聞報道上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對新聞事件的全景呈現,注重發掘新聞背后的故事以及新聞主線發展的多軌跡預判;二是注重新聞事件的完整性,從不同的視角,不同的方面來反映同一事件的各個方面;三是涉及人物、事件的新聞故事以豐富的細節、流暢的筆法讓受眾得到了讀報時的充分滿足和愉悅。在充分發揮紙媒閱讀的不同體驗上做文章,給予讀者以慢閱讀和深度閱讀的充分體驗。
在版面上,《金城·觀》非常強調設計感,尤其是封面版,針對每一個選題從色調到圖文結構都進行精心設計,這樣的目的自然是為了提高受眾在閱讀中的愉悅感,使閱讀不僅成為一個獲取信息的過程,也是給讀者一個參與審美的過程,使報紙不僅是新聞載體,還是一種可以保存、收藏的文化產品。
經過3年多的探索,《金城·觀》由最初的“半月一期”發展到現在固定每周三出版,已經成為《蘭州日報》品牌欄目和精品版面。從關注“小蘭幫辦”到“三抓三促”行動;從蘭州工業發展歷程,到金城非遺文化展現;從黃河之濱也很美到農業發展鄉村蝶變;從聚焦《大夢敦煌》20年到回顧蘭馬十年精彩瞬間——每一期《金城·觀》的內容都緊貼當下時政重點、經濟熱題、民生聚焦、文化發展等社會關注點,深度挖掘新聞實質,并通過視覺化、雜志化、多媒體化的立體呈現方式進行充分表達,被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成為《蘭州日報》核心的主打品牌欄目!
責任編輯:王旭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