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在田間鋪地膜
村民在田間播種
村民正在育種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希望今年有更好的收入。”七里河區阿干鎮孫家溝村的百合基地,50歲的高桂珍正在地里種植百合,起壟、播種、施肥、蓋土,多人聯動、配合默契,種下新的希望。連日來,在七里河區、榆中縣廣袤的田間地頭,一個個忙碌身影、一陣陣機械轟鳴,及空氣中泥土的芬芳氣息,為豐收描繪著最美的底色。
一年之計在于春。眼下,正值春季田間管理和春耕備耕的關鍵時節,為順利推進春季各項農事,全市農業系統貫徹落實“三抓三促”行動精神,全力以赴分解落實工作任務,服務保障春耕生產有序進行。目前,我市春耕生產已由南向北陸續開展,田間地頭,處處是不負農時不負春播的景象,一首首春耕進行曲在廣袤的田野上奏響,謂曰:正是三月好時光,地綿萬里盡春耕。
搶抓農時生產 田間忙碌播下新年希望
“從播種到之后的除草、開挖,全靠人工忙碌,雖然辛苦,但我們這個地方種出來的百合口感特別好,吃起來又沙又甜,嗓子清涼清涼的,收購價格基本穩定。”高桂珍說,自己家種了近20畝百合,三年一挖,每循環收獲的百合有六七畝,收入還不錯,希望今年有更好的收入。
“春百合目前正在陸續種植,現在的天氣早上比較冷,我們一般中午才開始播種。”靳有剛是蘭州靳師傅百合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3月8日,靳有剛正帶領十幾名社員在地里忙春播。他說,政府的技術扶持讓百合的品質和效益大幅提升,今年合作社精選球種,打造優質百合品牌,爭取帶領村民再增收。為拓寬增收渠道,合作社還種植觀賞百合,發展休閑觀光農業,每到盛夏五顏六色的百合花迎風搖曳,吸引不少游客前來賞花游玩,體驗農家生活。
走進榆中水合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一座座日光溫室整齊排列。大棚內嫩綠的芹菜種苗生機盎然,長勢喜人,隨著懸臂式噴灌機的移動,細密如霧的水珠落在芹菜種苗上,更添幾分生機。十余名工人正有條不紊地拌肥、抹盤、點盤、擺盤,50余萬株青翠欲滴、長勢喜人的芹菜苗整裝待發。
“傳統育苗方式會存在出芽率低、成活率低、育苗時間長等問題,現在我們采用日光溫室大棚集中育苗技術,提高秧苗移栽成活率,畝產量能達到一萬六千斤,這樣不僅節約了人工、成本,降低了風險,更主要的是能提前二十幾天上市,價格上占了很大的優勢。”合作社負責人張青山介紹,合作社今年育苗3000萬余株,不但供應本地大型合作社,還供給山西、青海、陜西等省。
據了解,今年,全市計劃播種農作物262.23萬畝,其中糧食作物118.63萬畝;經濟作物143.6萬畝。全市春耕生產陸續開展,市縣同步開展春播作物臺賬化統計和周調度工作。目前,紅古區已播種露地蔬菜1.23萬畝,榆中縣冬小麥已返青,其他縣區已完成耕地翻犁和搶墑覆膜工作,本周起掀起春耕生產熱潮。
農技到田到戶 為農業現代化注入活力
連日來,榆中縣新營鎮祁家河黨群服務中心暖意融融。由榆中縣農業農村局主辦的新營鎮祁家河村蔬菜產業發展培訓班在該村黨群服務中心舉行,村里160余農戶參加了此次培訓。培訓中,甘肅省農業大學張國斌副教授圍繞蔬菜水肥灌溉技術、管理要點、使用技巧等方面知識進行了深入淺出地講解。
在春耕之際,榆中縣結合高素質農民培訓,組織聘請高校專家、柔性引進高層次人才、農業專業技術骨干深入18個鄉鎮,采取專題講座、現場教學等多種形式,開展農業實用人才培訓3600人次,切實提高了廣大農民群眾種植技能,使各項農業科技成果盡快得到推廣普及,較好地解決了農技推廣“最后一公里”問題。
同時,榆中縣組織市級領軍人才、科技特派員、鄉村致富之星、土專家、田秀才等專業技術人才,深入生產一線開展新技術推廣。目前,全縣萵筍、芹菜、娃娃菜、甘藍等蔬菜育苗工作已從川西往川東逐步展開,結合育苗大棚溫室、配套穴盤基質育苗技術,康源、水禾、開春、裕豐等完成工廠化繁育種苗3000萬株,農戶育苗2.6億株,全力保障38萬畝高原夏菜種植任務。
七里河區阿干鎮坪嶺村位于二陰山區,年均氣溫5.8℃、年均降雨量460毫米、海拔1800至2400米之間,獨特的自然條件為百合種植提供了先天優勢,坪嶺村種植百合已有四十多年歷史。為研究百合的生長特性,七里河區農業技術推廣站推廣研究員李斌在這里開辟了試驗田。
“這批種球比較大,栽種間隔盡量大一點,下次開溝時要寬一點。”3月8日下午,李斌正在坪嶺村田間指導村民種植百合,開溝的間距、深度,播種的密度,種球大小的篩選,他都一一規范。坪嶺村外,李斌還穿梭在全區各百合種植基地,重點在百合籽種選育、百合田間精細化管理、百合用肥用藥指導、生物有機肥推廣應用等領域開展業務指導。
“百合是蘭州的特色產業,深入田間幫助指導農民是我們的職責。我們還將加大技術研發,提升產量品質,縮短種植周期,保持發揚好蘭州百合瓣大肉厚沙甜的特點。”李斌介紹,目前蘭州百合栽種總面積約13.68萬畝,年產量8萬多噸,已成為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
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為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今年春耕備耕工作任務,該局組織農技人員分赴各縣區,抓技術促服務,持續強化春耕生產技術指導,進行蔬菜栽培、農藥化肥使用等方面的技術示范推廣,和縣鄉農技人員一起深入田間地頭,開展農業專家“一對一”指導服務經營主體活動,幫助農民解決生產中遇到的問題,助力春耕生產和農業增收,以人才支撐為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活力源泉。
備農資抓安全 多項惠農政策齊保春耕
日前,在榆中縣康潔蔬菜合作社設施蔬菜種植大棚內,記者看到,技術人員對適合大棚作業的拖拉機配套旋耕機械、自走式起壟覆膜一體機、蔬菜移栽機進行調試,現場向合作社社員演示了耕整地技術、起壟覆膜技術和移栽技術,探索蔬菜生產機械化技術工藝路線、技術模式和配套農機裝備。
據了解,春耕期間全市預計投放作業農機2.56萬臺。為確保高標準、高質量完成今年春耕備耕任務,市農業農村局組織市縣兩級技術人員聯合農機銷售企業、維修能人、一線“土專家”、基層農機推廣技術骨干組成農機春耕備耕工作志愿服務隊,深入鄉鎮,指導和幫助機手保養、調試、操作農機具。目前,共檢驗各類農機具3.27萬臺件,并適時舉辦農機新技術、新機具現場演示會及農機安全操作及農機維修培訓班,培訓各類農機人員2680人次。同時,從小麥機械化田管、飛防設備操作保養、農機安全操作技術等方面加強對農機大戶、農機手的指導,確保春耕備耕生產農機裝備夠用、會用、管用。
“針對年初摸底的化肥、種子等備耕農資缺口情況,積極對接重點生產經營企業加強調運儲備,目前,農資儲備量已滿足當前生產需求。”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據最新調度統計,截至目前,全市春耕計劃需用化肥4.51萬噸,已備4.62萬噸;計劃需用農藥139.75噸,已備149.75噸;計劃需用種子6.68萬噸、已備6.63萬噸;計劃需用農膜0.58萬噸,已備0.58萬噸;計劃需用有機肥3.16萬噸,已備3.14萬噸,少量缺口部分由供銷社和市場經營門店陸續補足。
同時,市農業農村局把開展好“三抓三促”行動作為嚴格落實糧食安全底線任務的重要抓手,市縣聯動、多措并舉,保障種糧補貼,推廣種糧技術,擴大農業保險,做好防災減災整治農資市場等諸多方面發力,高效推進農業產業提質增效。據介紹,目前,已積極爭取并及時下達中央和省級財政糧食補貼類資金計劃6659萬元,農機購置補貼601萬元,均已撥付各縣區陸續組織發放。中央和省級財政農業保險支持方面,下達馬鈴薯保險計劃15.37萬畝,玉米24.89萬畝,小麥14.6萬畝,油菜0.5萬畝,中藥材1.336萬畝,露地蔬菜18.99萬畝,設施蔬菜2.47畝。糧食作物參保面積比上年度增加12.43萬畝。
責任編輯:鐘磊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