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記者走上蘭州街頭尋訪“小修小補”攤點時發現,不少便民攤點租鋪進店、業務擴展,以更多元、精細的服務在便利生活與整潔市容之間取得平衡。
融合升級
3平方米小店10分鐘來了5位顧客
(相關資料圖)
在鹽場堡107路公交站旁的高臺上,一家3平方米見方的小店內,已經干了30多年的修表匠人劉哥低著頭戴著寸鏡,左手拿著一塊表盤,右手平穩地捏著一把磨得發亮的鑷子,正小心翼翼地粘合著。這位顧客的手表很有紀念意義,跑了兩三個地方都沒把握修,就過來問問劉哥有沒有辦法。
門外,劉哥的兒子小劉正在幫另一位顧客配鑰匙。他接過顧客的鑰匙仔細觀察后,掏出一枚配對的鑰匙,放入配鑰匙的機器,熟練地比對齒口,來回調整機器齒輪。一陣銀屑紛飛過后,小劉熟練地拿起銼刀,對著齒紋處搓平,一把新鑰匙就配好了。
忙忙碌碌之間,10分鐘之內,小店就來了5位顧客,有換表鏈、換電池、修表的,有配電瓶車鑰匙的,還有預約安裝指紋鎖的……劉哥說,顧客多是周圍的街坊鄰居。過去生意好時,一天可以修十幾塊手表。隨著手機等電子產品的普及,修表的需求小了,自己就和家里人商量,捎帶上了配鑰匙的生意。去年,兒子還專門花6000元找師傅學習了半年各類鎖具的修理。“現在兒子的手藝肯定是超過我咧。”聽著父親夸獎,小劉也有些不好意思。“鎖具更新的速度很快,最開始是一字型或者十字型鑰匙,后來有雙排葉片式鑰匙、月牙形狀多排鑰匙,還有現在家庭常見的智能鎖、指紋鎖,再加上各類車輛的鑰匙系統,我們都要不斷學習。我給這個顧客配好之后,他或者身邊的朋友后續有需求,肯定也會第一時間想到我。”劉哥說,他媳婦在距離一站路的上川社區菜市場內也有這樣一個小鋪面,同樣做修表、修鎖的生意。一家人守著兩個小店,給周圍的市民提供表類、鎖具修、換、保養等一條龍服務。“只要有人需要,我想我們會一直堅持做下去。”劉哥說。
專業精細
不僅補色還要補紋 對自己的手藝很自信
說起金碧美鞋店,家住新港城附近的居民都知道。“老熟人了!”“經常找他修包、改鞋!”“開了十幾年了吧?”……用心鉆研、專于原版,店主尚哥不僅手藝頗好,為人也親切和藹,顧客好評連連。
2006年,尚哥在新港城小區旁租下鋪面開起了金碧美鞋店,主要做鞋子、衣服、皮包皮具的翻新、改色、清洗、保養等,會員多達6000余人。在尚哥看來,一家鋪子能夠經營下來,除了經營者的用心,也離不開顧客和店家之間的“雙向奔赴”。他以自己手里正在修補的一只黑色皮包舉例:這只黑色皮包因底部掉皮被顧客送來護理,修復之前,他先用專業的皮具清潔劑把包的皮面進行清洗,這樣能更清晰地發現一些細小的劃痕和磨損的地方。皮面干了之后,在掉皮的地方涂上一層修復膏。修復膏干了之后,就是補顏色。雖然是最常見的黑色,還是需要調色,以求和原包顏色一致。之后,再用棉簽小心翼翼地將顏色均勻地涂抹在皮面上,待顏色稍干,再上一道固色劑。
就在記者以為大功告成之際,尚哥問道:“你覺得這樣就好了?”記者又仔細看了看,除了固色劑還沒有干透,確實與原包無異。尚哥搖搖頭,“這個包有荔枝紋的壓花,我還要把壓花做出來。”尚哥說,干這一行,師傅領進門修行看個人,雖然現在機械和網絡幾乎能滿足所有顧客的需求,但總也有些照顧不到的地方、更精細的需求。顧客送來的東西,除了要求改色、改版之外,他都力求保持其原風格,比如皮具的軟度不變、鞋子穿線的針眼不變等等。“顧客只要進我的門,我保證他來取東西的時候是笑著出去的。”尚哥對自己的手藝很自信,“我做的東西經得起細看,只要手藝好,我們是不愁回頭客的。”
責任編輯:王旭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