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蘭州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紅古園區的展廳內有一整面墻上是各個年代的老式電視機,看著像一部四十多年電視機的歷史。但仔細了解,才知道這是一部廢舊電視機回收利用的歷史:每臺電視機平均折算下來有塑料3.5公斤、鐵1.4公斤、銅600克、鋁100克。園區展示的這些數據,刷新著記者對廢舊物資回收利用的認知。回收的舊輪胎可加工成新輪胎,回收的泡沫塑料可制成外墻保溫板,回收的廢舊紙箱可以打漿造紙制成新的包裝箱,回收的廢鋼再加工后可直接進鋼廠……蘭州再生資源循環經濟加工產業園作為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這里的各種再生資源循環利用加工項目,生動地詮釋了什么是“垃圾是放錯位置的資源,也是永不枯竭的城市礦藏”。
黨的二十大提出“實施全面節約戰略,推進各類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加快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要求。2021年12月,生態環境部聯合發改委等18個部委發布《“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工作方案》,明確推動100個左右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無廢城市”建設。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會同18個部委篩選確定了113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和8個參照推進的地區作為“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城市,蘭州市成為“無廢城市”建設城市之一,吹響了蘭州“無廢城市”建設的沖鋒號。
“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同時,建設“無廢城市”也是一種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不僅更注重環境保護,還在于讓經濟發展過程資源利用率更高、社會效益更好。
蘭州市全力以赴推進“無廢城市”,既是對以往生態文明建設和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舉措,更是推動城市發展提檔升級,進而實施高質量發展戰略的有效途徑,不僅能進一步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也將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根據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我市提出了“無廢城市”的具體工作目標:到2025年,生活生產方式綠色轉型成效顯著,固體廢物產生強度穩步下降,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無害化處置能力有效保障,固體廢物智慧監管平臺基本建立,“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全市固體廢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得到顯著提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作用初步顯現,城市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為實現此目標從四個方面進行了謀劃建設工作:一是把“無廢城市”作為建設“精致蘭州”的有力抓手,健全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機制,努力實現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協同共進;二是按照“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原則,優先源頭減量、充分資源化利用、全過程無害化,通過鼓勵市內重點企業到2025年建成30家綠色工廠,實現固體廢物源頭大幅減量;三是通過建立50項“治廢”制度體系,健全固體廢物法規制度,明確職責,強化管理;四是以機關、酒店、學校、社區等為重點,培育160個各類“無廢細胞”,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盁o廢城市”建設作為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凝聚各方共識,形成工作合力。我市四個方面的謀劃建設工作既有全面推進的頂層設計,又立足各縣區資源稟賦、產業特點等具體情況,實事求是制定實施路線圖,實行差異化的推進策略。同時,還對動員全社會參與,讓“無廢”理念得到廣泛認同進行了部署要求。
建設“無廢城市”,還需要激活“無廢細胞”,才能使其漸入佳境。我們的城市就像一個有機體,工廠、社區、學校、商場、景區等就是它的“細胞”,從激活“無廢工廠”“無廢社區”“無廢學校”“無廢商場”“無廢景區”等“無廢細胞”著手,持續推進各個環節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推動各個單位部門和市民群眾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持續地推動“無廢城市”建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打造“無廢城市”,將有力推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進一步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環境的改善,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推動蘭州市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