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上門服務的同時,也是征集意見的時機。我們了解到轄區的殘疾人有些是獨居,年齡也比較大了,有的做飯有難題,于是在做好日常助殘服務的同時,我們積極鏈接社工委資源,依托小區黨員陣地,發動轄區各類志愿者,為殘疾人居民帶去更多的關懷和溫暖。”聊起社區的公益項目“爸媽食堂”,七里河區西站街道西客站社區黨委書記黃濤想起了轄區志愿者們經常聯絡服務的幾位殘疾人居民。
志愿者多上門 群眾少跑腿
70多歲的王曉風是一名肢體殘疾的獨居老人,由于不能站立,平時幾乎不能自己做飯。西客站社區啟動“爸媽食堂”免費午餐公益項目后,立即通過入戶走訪調查殘疾人需求,先后為王曉風等5名存在“吃飯難”問題的獨居殘疾人申請辦理了“爸媽食堂”就餐服務。
趙倩倩是西客站社區的殘協專干,也是一名預備黨員,自從為王曉風老人申辦了“爸媽食堂”的就餐服務后,她和同組的另一名黨員志愿者就肩負起了給老人送餐的職責。“多上幾次門,就能隨時掌握他們的狀態,更深入細致地了解他們的需求,為他們提供更貼心實在的服務。”趙倩倩說。
志愿者把日常的所見所聞及時匯總成殘疾人居民“需求清單”上報社區,再由社區鏈接社工委資源,發揮小區黨員陣地力量,提供更多的助殘服務。前不久,西客站社區還聯合七里河區衛健局、七里河區婦聯開展了關愛殘疾人的健康護航培訓,由專業的授課老師為大家詳細講解了“心肺復蘇急救法”“湯姆立克急救法”等應急救援方法,提高了殘疾人及家屬的應急救援及自救能力。
打通排解民憂“綠色通道”
有聽力四級殘疾的屈建民因長期患病行動不便,一直無法外出工作,家中用度全靠妻子在附近打零工的收入和政府發放的低保金來維持。天和苑小區黨員陣地志愿者在一次家訪中了解到,屈建民的兒子正在上大學,每年的學費是他們夫妻倆最發愁的難題。社區了解詳細情況后,幫他們申請生活困難殘疾人子女學生助學救助,很快就順利辦理了每年3000元的助學金。類似的代辦服務不斷擴展延伸,提高了助殘服務的針對性、有效性,也切實改善了殘疾人的生活狀況。2022年底,政府提供了殘疾人無障礙電器援助服務,西客站社區通過各個小區黨員陣地征詢殘疾人需求,積極為他們辦理申請。黃強是一名視力殘障人士,拿到工作人員送來的無障礙家電,他滿臉幸福的說:“社區為我申請到了語音電飯鍋、語音燒水壺,真高興,幫了我們大忙。”
記者了解到,西客站社區通過線上線下等多重渠道宣傳殘疾人生活補貼、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等惠民政策,通過社區殘協專干、網格員、黨員志愿者等多方力量,為轄區殘疾居民講解如何申請輪椅、拐杖、助聽器等輔助器具和殘疾人無障礙改造等項目,廣泛收集社情民意,深入了解掌握困難群體需求,進一步打通了關注民生、排解民憂、幫解民難的“綠色通道”。
責任編輯:王旭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