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缺東少西了,家門口就有超市、便利店;有個頭疼腦熱,家門口就有藥店、社區醫院……對于大多數人來說,能在家門口享受生活便利,就是實實在在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小區黨員陣地建設以來,城關區皋蘭路街道鄭家臺社區廣泛聚攏黨群資源,著力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圈”出民生幸福答卷。
【資料圖】
從“細”著手
圈起“一老一小”關愛圈
“我們小區周邊基礎設施非常齊全,賣什么的都有。買菜、買藥、理發就近都可以全部搞定。”家住興隴小區的王叔叔高興地與朋友交談,“我們社區還有老年大學,走路五六分鐘就到,每周我都和老伙計們一起在社區吹口琴,好得很。”
長期以來,鄭家臺社區關注“一老一小”生活所需,依托小區黨員陣地,聯合轄區共建單位,針對不同年齡群體的需求,開設了家門口的“社區大學”,口琴課、合唱班、電子琴課、書法課、模特課……通過不同的課程,更加精準、有效的服務轄區居民,讓大家“一刻鐘”便能享受優質學習資源。
從“新”出發
圈出“新業態”的“溫暖圈”
隨著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的發展壯大,鄭家臺社區暖心打造“一刻鐘小哥生活圈”,設立“小蜜蜂”愛心驛站,提供飲水機、微波爐、冰箱、醫藥箱等設備,為快遞、外賣小哥、環衛工人、建筑工人等戶外工作者免費提供臨時休息場所。
社區還將表現上進的新業態新就業群體發展為“兼職網格員”,發揮他們“熟門熟路”的優勢,鼓勵他們積極投身志愿服務、網格治理、文明城市創建等工作中去,為黨建引領基層網格化治理貢獻一份力量。
從“實”處出發
圈住生活所需的“便利圈”
社區雖小,卻連著千家萬戶。在鄭家臺社區,“一刻鐘生活圈”不再局限于時間維度,而被賦予了豐富的生活內涵。社區以黨群服務中心為圓心,以步行15分鐘的距離為半徑,畫出一個涵蓋十余處公共文化場地設施的“品質生活圈”。社區居民步行5分鐘就可到達便利店、購物中心、飯館、理發店,滿足生活基本服務;6分鐘之內可步行到達社區衛生服務站、菜市場、咖啡館等;10分鐘內有茶樓、酒吧、棋牌室,豐富業余生活,這些點將社區居民的學習、生活、工作、交流等需求串聯起來,形成一個“煙火氣”十足的社區集群。
社區黨委書記黃睿表示,“一刻鐘”生活圈不僅是一個小圈子,更是突顯了“以人為本”的社區服務理念,鄭家臺社區將繼續從“標準化、便利化、智慧化、品質化”四個維度提升便民生活圈建設水平,以居民急難愁盼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真正把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區居民的“幸福圈”。
責任編輯:王旭偉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