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爭先恐后,現在從容不迫,自從社區新開辟了車位,不僅小區環境變好了,群眾頭疼的停車難問題也得到緩解,就連鄰里關系也變得融洽和諧了。”說起小區新增的停車位,淮上區荷花園小區居民王先生就不由地豎起大拇指。
荷花園一、二期現有居民樓49棟,常住人口近5000人,汽車保有量約1200輛。作為回遷安置和保障性住房,小區在設計之初沒有配建足量的汽車泊位。然而,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小區的私家車的數量越來越多,居民停車問題變得越來越棘手。
“沒有專門停車場,地上車位不足百個,哪知道后來私家車出現井噴,給我們個‘措手不及’。”荷花園社區黨總支副書記吳杰告訴記者,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小區的私家車普及率越來越高,到了2015年“停車難”已上升為小區居民反映最大的問題。
“每天都上演搶占車位大戰,尤其是下午五六點下班高峰期,車輛爭先恐后往里進,哪怕是一塊空間,車主都要見縫插針地往里擠,導致亂停亂放現象非常嚴重。”吳杰回憶說,由于車位不足、管理滯后,小區里的綠化帶、小廣場、主干道都曾遭到無情“侵占”,甚至蔓延到小區外的非機動車道,由此引發矛盾糾紛更是層出不窮,幾乎到影響整個小區鄰里和諧的地步。
居民買車是為了提升生活品質,小區配套建設卻落后于時代發展。面對這樣的棘手難題,荷花園社區兩委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從挖掘空間潛力和強化日常管理兩個方面入手,想盡辦法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
“考慮到小區綠地較多,經過大家討論,我們決定對部分綠地進行改造。”吳杰告訴記者,社區隨后對小區車輛進行統計,在征得大部分居民同意前提下,按照比例對部分綠地進行硬化,同時增設小區門禁系統,重新施劃路面停車位,并安排專人負責巡邏、管理,經過數月不懈努力,成功開辟出120個停泊車位,極大緩解了小區的停車難題。
“每棟樓都增加5-10個固定車位,外加小區主干道的路邊臨時停車位,一般不愁沒地方停車。”小區19號樓車主吳女士說,就在車位新增后不久,她就看到兩輛嶄新的私家車停在了樓下,“車位變多了,老百姓敢買車了,社區為群眾辦了件好事,我要為社區點個贊。”
為民服務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據了解,在開辟停車位的過程中,荷花園社區還為小區的眾多電動車搭建了車棚和專用停放區,實現了所有車輛有序停放、科學管理。“下一步,我們打算再建一座40個車位新能源汽車停車場,屆時新能源車主也不用擔心充電難的問題了!”吳杰信心滿滿地說。(記者 賈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