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發揮城市行道樹應有的生態功能,提升蘭州城市道路綠地景觀水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今年起,我市行道樹將選擇當地適生、以落葉闊葉樹為主,且根系發達、抗病蟲害能力強,無刺激性氣味、無飛絮等特點的樹種和苗木。3月10日,市林業局園林綠化科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
據悉,為了規范蘭州市行道樹栽植與養護作業,提高全市行道樹養護管理技術水平,降低行道樹栽植與后期養護管理成本,進一步推進鞏固蘭州市“國家園林城市”建設成果,市林業局組織蘭州市園林科學研究所編制了甘肅省地方標準《行道樹栽植與養護管理技術標準》(DB62/T 3208-2021)(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從立地條件、樹種及苗木選擇、栽植工程、養護管理幾個方面進行明確規定,以期正確引導和規范今后我市乃至省內各地州市行道樹栽植及養護管理工作。
據了解,目前我市城區行道樹共有16種,以市樹國槐為主,其次為刺槐和臭椿,行道樹應用種類相對較豐富。為了豐富我市園林綠化植物品種,園林部門在近十幾年間相繼引入了銀杏、英桐、欒樹和七葉樹等作為行道樹,常綠樹種的行道樹較少。
近年來,受氣候原因和立地條件影響,從外地引種馴化的行道樹種部分出現了長勢衰弱和病蟲害等問題;臭椿、刺槐等樹種因斑衣蠟蟬等病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行道樹的保存率,增加了綠化養護成本。
蒙玲芳說,按照新出臺的《標準》,今年起我市選擇行道樹將以當地適生樹種,且以落葉闊葉樹為主。按照不同立地條件及道路設計要求選擇的行道樹樹種及苗木規格要符合以下要求:樹干通直、樹形端正、冠大蔭濃、根系發達、抗病蟲害能力強、耐修剪;花果無毒、無刺激性氣味、無飛絮且落果對行人和環境不會造成危害。同一條道路或路段應選用同一品種、同一規格的苗木。諸如截干苗木、嫁接苗木以及大規格苗木(胸徑大于20厘米)等將不被選用。
她說,此舉將提高行道樹的成活率及保存率,降低栽植養護成本,提升城市景觀水平,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顯著。
下一步,市林業部門將要求各縣區參照《標準》,進行樹種苗木選擇及栽植作業,實施竣工驗收,開展一級養護;針對原有行道樹,參照《標準》,進行行道樹養護管理作業;針對老樹、死樹、危樹,按危急程度制定計劃,逐步更新替換,消除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