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快看!這里居然還有清代時對付外國人的長槍呢!”一名小學生模樣的男孩拉著爸爸大聲道。
近日,杭州新增一處紅色場館——經過一年多的保護修繕和陳設布展,葛云飛故居紀念館、葛理庸葛樹滋故居紀念館于春節前夕開館了!紀念館設在蕭山區進化鎮云飛村內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宮保第。
陽光明媚的周末,從市區自駕前來的張德明先生,帶著讀小學的兒子來這處鄉村博物館打卡,沒想到驚喜不已,“陳列質樸卻言之有物,葛理庸和葛樹滋烈士的書信居然那么多,泛黃的筆跡里是那些崢嶸歲月……”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
日前,為積極發揮全市文博工作在杭州爭當高質量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城市范例中的作用,杭州編制了《杭州市博物館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行動計劃(2021—2025年) 》,計劃實施全市博物館“一十百千萬”工程,全面提升杭州市博物館發展水平,也為全省乃至全國博物館高質量發展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杭州模板”。
杭州鄉村博物館建設如火如荼
硬山頂,小青瓦,檐口施勾頭滴水。
宮保第位于進化鎮云飛村山頭埠自然村,建于清代,占地面積392平方米。記者在現場看到,東院墻上有一石庫門,石庫門外刻“宮保第”三字,內面書“食德服口”四字,是葛云飛出生和居住過的地方。
“一部近代史,一門三英烈”。在鴉片戰爭中抗擊英軍侵略、為國捐軀的定海總兵葛云飛的故事在這里家喻戶曉。
看到有游客來,有村民自告奮勇做講解,歷史故事都是“信手拈來”——
“葛云飛是清朝人,是我們蕭山區進化鎮云飛村的驕傲。他把岳飛的‘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作為自己的座右銘,他做官做到定海鎮總兵,在定海保衛戰中壯烈犧牲,他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葛理庸和葛樹滋都是他后人,也是烈士……”
“保護革命文物,賡續紅色血脈。教科書里的民族英雄很耳熟,可真正看到英雄生活過的地方,仿佛一下子找到歷史注腳,這種感覺很奇妙。”張先生說。
這就是當下杭州鄉村博物館建設如火如荼中的一處縮影。人民精神生活的富足是實現共同富裕的著力點,在未來,通過實施全市博物館“一十百千萬”工程,像葛云飛故居紀念館這樣的鄉村博物館會越來越多。
到2025年杭州將建成100家鄉村博物館
何為博物館“一十百千萬”工程?市園林文物局專家對此進行解讀。
“一”是指打造一個代表杭州特色、引領行業發展的數字化公共服務平臺。這個平臺將大力發展線上線下相融合的文博全媒體傳播體系,著力進一步提升博物館藏品管理、陳列展覽、參觀導覽、宣傳教育等業務數字智治水平等。
“十”是指新建十個國有博物館——到2025年,將建成開放南宋德壽宮遺址博物院、杭州錢塘江博物館、杭州京杭大運河博物院、杭州世界旅游博物館、國家憲法宣傳教育館、玉架山遺址博物館、茅灣里印紋陶博物館、杭州博物院等十個國有博物館。對標國家卓越博物館發展計劃,因地制宜推進博物館特色化發展。
“‘百’是指孵化培育百個鄉村(社區) 博物館。”市園文局相關負責人說,今年,鄉村博物館已列入省政府民生實事項目,鄉村(社區)博物館擬列入杭州市民生實事項目。
“我們將深入挖掘杭州市地方鄉村(社區)歷史傳統文化,打造一批高質量的老百姓家門口的博物館,認定42家鄉村博物館,認定22家社區博物館,到2025年總計建成100家特色鮮明的鄉村(社區)博物館,實現市、區(縣、市)、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全覆蓋,深入研究博物館事業發展的內涵和外延,探索博物館公共文化服務的基層實踐模式,成為博物館鄉村陣地建設的示范窗口。”市園文局相關負責人表示。
另外,“千”是指策劃五百場高質量有影響力的展覽,并配套開展五百場全媒體傳播活動;“萬”是指全市博物館觀眾達到每年1000萬人次以上。杭州日報訊(作者:通訊員 郎愛萍 記者 熊艷)